船营区大东街道始终以“走访为民、解题安民”为核心,将大走访工作作为密切联系群众的“连心桥”、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“金钥匙”。通过脚步丈量民情、用实干回应群众期盼,在民生服务一线书写有温度、有力度的基层治理答卷,让“人民城市为人民”的理念落地生根。
以精准谋划破题,让走访从“覆盖”走向“融入”。大走访不是“一阵风”式的临时任务,而是需靠制度保障的常态化工作。自9月8日市委组织部集中培训后,街道第一时间召开党工委会议锚定方向,将“密切联系群众、夯实执政根基”的政治要求转化为具体行动,构建“高位统筹、精准分工、闭环推进” 的工作体系。责任精准划分。在网格管理基础上,结合班子成员包保社区、分管工作明确责任区,确保“家家有人访、事事有人管”,2名主要领导牵头包保重点户,平均每名班子成员负责594户群众走访,避免责任悬空。流程闭环管理。建立“月计划、月调度、月研讨”机制,通过党工委会议定期提炼群众沟通技巧、优化问题解决路径,截至目前,已召开专题研讨4次,推动走访从“物理覆盖”向“情感融入”升级。细节彰显温度。为杜绝形式主义,明确“主动亮明身份、主动唠家常、主动问需求”的“三个主动”纪律,结合辖区老年人口占比近30%的实际,将走访时间定为上午或午后,避开老人休息时段,同时通过“入户+电话+微信”多渠道沟通,对抵触情绪居民用家常话破冰,精准绘制涵盖群众“急难愁盼”的民情地图,为后续靶向施策筑牢基础。
以靶向发力解题,让“问题清单”变为“幸福清单”。聚焦民情地图中群众反映集中的基础设施、养老服务、交通治理三大痛点,街道以“谁走访谁牵头、谁分管谁负责”为原则,开展专项攻坚行动,用实实在在的成效回应群众期盼。老旧小区改造攻坚中,街道充分发挥“五力下沉”作用,组建“住建+执法+公安+党员骨干”联动专班,每日17:00~21:00现场值守调解矛盾,中考期间为12名考生协调“静音施工”并提供 “爱心护航”。截至目前,36栋楼宇完成楼顶防水、171个单元门新装门禁、1300余个楼道灯点亮民心,同步修复破损台阶8处、栽种鲜花1250余株、打造彩绘墙2面,居民满意度较改造前不断提升。养老服务提升攻坚中,街道主动对接义和谦集团共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,社区食堂提供平价营养盒饭,康养中心推出中药理疗、中医问诊等公益服务,800平方米文体场所免费向20余个老年团体开放,累计服务老年人超2000人次,实现“舌尖有滋味、健康有守护、精神有寄托”的养老愿景。交通治理攻坚中,街道联合交巡警、学校、家长组建志愿服务队,启动“护学岗”服务,引导车辆即停即走,护送学生安全入校,通过宣传栏、居民群宣传规范停车理念,使校园周边拥堵时长缩短60%。
以共建共治固效,让治理从“独奏”变为“合唱”。大走访的价值不仅在于解决眼前问题,更在于凝聚共建共治的民心力量。街道以走访为纽带,打破部门壁垒、激活群众参与,推动基层治理从“政府主导”向“全民参与”转变。破解跨部门协调难题。针对松北二区道路改造涉及多部门权责不清的问题,主动搭建“部门+居民”协商平台,带着施工图纸逐一走访居民商户,用“公开透明”打破沟通壁垒,确保施工衔接顺畅、群众诉求落地。推动居民自治管理。对“停车难”等历史遗留问题,在优化“护学岗”服务的同时,引导居民自管会安装单元门前停车杆3个、张贴规范停车标志10余个,以“微治理”撬动“大民生”。为避免一次性服务,街道推动与驻街企业、非公组织签订长期共建协议,明确花苗养护、设施维护等责任,10月还将围绕国庆服务深化主题走访,对特殊群体开展暖心慰问,持续把走访成果转化为群众看得见、摸得着的民生实效,为船营区高质量发展贡献大东力量。
从一盏灯的点亮到一条路的畅通,从一餐饭的温暖到一群人的守护,大东街道用扎实的走访脚步,让党的执政根基在基层更加牢固,让“人民城市为人民”的理念在民生实践中落地生根。
图为会议现场